好的,我帮你把这篇文章保持原意的基础上,稍作扩充和改写,增加细节描述,同时保持总字数变化不大。如下:
---
唐朝贞元二年(公元786年),宰相贾耽被任命为滑州刺史(今河南滑县),同时兼任义成军节度使。在他执政期间,当地发生了一桩奇异怪异的事件,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。
滑县有一户非常富裕的百姓家,家境殷实,生活无忧。然而,这家中一位年迈的父亲突然染上一种怪病,病情日渐加重。他的身体迅速消瘦,连平常容易入口的米粥都无法咽下,喝下去后又全数吐出。日复一日,老人只能勉强喝半升鲜血来维持生命,这种怪异的饮食方式令家人忧心忡忡,恐惧不已。
为了救治老人,家属不惜重金广邀名医。从长安、洛阳这两京城,以及山东等地各路闻名的医生,几乎无一遗漏地请来诊治。虽然家中出手阔绰,待遇优厚,但无论多么权威的医者,面对这怪病都束手无策,最终都无功而返。
后来,一位来自剑南道的名医来了,他为老人诊治了十多天,依然未能找到病根,也未见好转。名医对老人的儿子叹息道:“我们家祖辈行医三代,医术传承有序。凡是接诊,哪怕不能完全治愈,也总能辨明病因。但这次诊断了许久,却怎么也摸不着头脑。究竟是我医术尚浅,还是老先生遭遇了非凡的厄运呢?”
展开剩余73%尽管如此,这位名医还是给儿子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。他说:“本地的府帅贾耽才学渊博,颇有异人之能。不仅通晓卜筮算命,对医术也颇有研究。如果能让他亲自瞧上一眼,或许能揭开病因的谜底。”话虽如此,普通百姓又怎有机会请到一位府长官亲自诊治呢?
名医接着建议道:“你不妨拿出五十千钱,贿赂都督府的官吏。等府帅出巡时,府吏会事先通知你。届时用马车将老人送到他必经之路边,只要府帅见了老人,说出病因,便可找到治法。”
儿子照此行事,终于在贾耽外出巡查之时,将老父亲带到他的路边。
贾耽见老人面容憔悴,精神不振,便仔细端详了几眼,正欲开口诊断。却在此时,旁边的监军突然禀报有紧急军务需奏报。贾耽只得打住,随即车驾匆匆离去,没能留下半句指点。
名医见此白费心力,花费巨资却毫无收获,长叹一声:“这或许是天命难违,我也无能为力。”说罢便告辞离开。
老人自觉时日无多,心情烦躁,尤其厌恶听见人声。于是他对儿子说道:“这病怕是难以医治,我心中焦躁难安。你带我去城外,找一个有山有水的幽静之处,将我安置在那里。每隔三日来看望我,待我死去便在此地安葬。”儿子虽然不舍,只能依言行事,将父亲带到城外一处水潭边,找块大石头让他休息,随后默默离开。
老人躺在石头上不久,忽然一只大黄狗不知从何处跑来,径直跳进潭水,悠然洗浴。待黄狗游离后,一股奇异的清香从水面升起,老人鼻端嗅得神清气爽,口中也渐渐生出干渴感。
他努力支撑起身体,缓缓爬向水边,喝了几口潭水。刚入口,便感到体内气血流转,渐渐恢复了力气,浑身的沉重感逐渐减轻。老人便整日守在潭边,时饥时渴,饮用潭水补给。
到第二日,老人竟已能勉强站立行走,儿子担忧未减,未等三日便赶来探望。见父亲竟恢复了行走能力,既惊讶又欣喜,连忙将老人接回家中。
回家后,老人饮食恢复正常,十日之内,竟然完全康复如初。
几天后,贾耽再次巡查至老人先前出现的地点,便问随从:“先前那位病人如今如何?”手下汇报:“已全愈无恙。”贾耽惊异道:“此症乃世间罕见的虱病,世上无药可治,唯有两样珍稀之物可疗。其一为千年木梳烧成灰服用,其二为黄龙沐浴过的泉水饮用。这两样极难得之物,不知那老人究竟如何康复?”
他遂派人详细探访,老人讲述了饮用黄狗沐浴之潭水而得痊愈的奇遇。贾耽听后感叹道:“此病乃天降之灾,且天赐良方,实属奇妙因缘。”
(摘自《会昌解颐》)
欢迎关注,点赞、评论、转发,更多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等你发现!
---
你觉得这样改写怎么样?需要我调整语气或者再加点细节吗?
发布于:天津市利好优配-利好优配官网-手机股票配资-公司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